时间:2017-06-26 09:18
来源:环保部
6.4.3.7脉冲阀应符合JB/T5916的规定,其选型应根据喷吹一次的滤袋过滤面积、过滤风速等因素确定。
6.4.3.8行喷式脉冲清灰系统分气箱的设计、制造和检验应符合TSGR0003的规定,TSGR0003未规定部分按JB/T10191的规定,其底部应设置排污阀,制造完成后应保证内部无焊渣等杂物。
6.4.3.9行喷式脉冲清灰压力宜为0.25MPa~0.35MPa,回转式脉冲清灰压力宜为0.085MPa。216.4.3.10回转式脉冲清灰装置的回转机构运行应平稳,回转轴密封性应良好。回转机构驱动电机功率应不小于0.37kW,电机与减速箱应合理匹配,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6.4.3.11回转式脉冲清灰装置的转动部件应置于除尘器本体保温之外,应能实现不停机保养维修。
6.4.3.12预涂灰应符合以下要求:a)除尘器应设置预涂灰装置。除尘器热态运行前应进行预涂灰,预涂灰的粉剂可采用粉煤灰,在引风机风量大于80%BMCR烟气量时,预涂灰后除尘器的阻力增加宜大于300Pa。b)除尘器首次预涂灰后,应检查涂灰效果,确保预涂灰剂均匀覆盖于滤袋表面,如果未达到要求,则继续喷涂,直至满足要求。c)预涂灰过程中及预涂灰完成后不得清灰,直至除尘器正式投入运行(且锅炉投油结束),否则应重新预涂灰。
6.4.3.13其他要求应符合HJ2039的规定。
6.4.4电袋复合除尘器工艺设计要求
6.4.4.1电袋复合除尘器电区的同极间距、阳极板、阴极线等的工艺设计要求同6.4.2.1。6.4.4.2袋区的花板、滤料和滤袋、滤袋框架、脉冲阀等的工艺设计要求同6.4.3。
6.4.4.3入口及电区与袋区结合处应采用合理的气流分布措施,其气流分布模拟试验应符合JB/T12114的规定。
6.4.5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6.4.5.1湿式电除尘器喷淋系统产生的废水宜作为湿法脱硫工艺补水回用。
6.4.5.2废旧滤袋应采用机械破碎、回炉熔化拉丝、高温裂解等方法进行回收利用,或者采用焚烧、土地填埋等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6.4.5.3管式湿式电除尘器阳极管应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措施。
6.4.5.4其他二次污染控制措施应符合HJ2039的规定。
6.5SO2超低排放控制系统工艺设计
6.5.1一般规定
6.5.1.1脱硫系统宜优先考虑成熟技术,对新兴技术宜通过科技示范,逐步逐级放大推广。
6.5.1.2脱硫系统应能适应机组负荷、烟气量、烟气参数合理波动变化范围,考虑有低负荷时的经济运行调节手段。
6.5.1.3湿法脱硫原烟气温度宜低于140ºC,一般控制在85ºC~120ºC,入口颗粒物浓度根据技术路线统筹确定,宜不高于30mg/m3,氨法脱硫宜配置控制氯、有机物、油灰等有害物质累积的设施。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原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100ºC以上。
6.5.1.4湿法脱硫系统设计宜考虑颗粒物、雾滴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措施,控制浆液雾滴携带,减少脱硫系统对颗粒物排放的贡献。
6.5.1.5脱硫系统应与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转,装置运行寿命应与主机保持一致,检修维护周期应与主机一致。22
6.5.1.6脱硫系统关键设备及管线宜考虑设置相应的备用及应急措施,以满足故障切换及检修需求。
6.5.1.7其他要求应符合HJ/T179、HJ/T178和HJ2001的规定。
6.5.1.8海水脱硫系统工艺设计按GB/T19229.3、HJ2046执行。
6.5.2工艺流程
6.5.2.1采用传统空塔喷淋提效技术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流程参照HJ/T179,采用pH值分区、复合塔技术的典型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主要工艺流程详见附录H。
6.5.2.2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流程参照HJ/T178。
6.5.2.3氨法脱硫工艺流程参照HJ2001。
6.5.3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设计要求
6.5.3.1烟气系统
6.5.3.1.1吸收塔和机组采用单元制配置时,宜考虑脱硫增压风机和锅炉引风机合并设置;多台机组合用一座吸收塔时,宜设置脱硫增压风机。增压风机装设在吸收塔入口侧,宜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
6.5.3.1.2烟道布置合理,尽可能减少沿程阻力,应设置烟气导流板、排灰孔和操作人孔。烟气系统挡板门应采用带密封的双挡板型挡板门。吸收塔入口段应采用有利于塔内烟气流场均布的形式,必要时可设置导流板。
6.5.3.1.3脱硫净烟气烟道应在低位点装设自动疏放水系统。烟道低位点疏水和烟囱冷凝水疏水应通过管道或地坑返回脱硫系统重复利用,排入地沟时应设水封系统防止烟气泄漏。
6.5.3.1.4其他要求应符合HJ/T179的规定。
6.5.3.2吸收塔系统
6.5.3.2.1通用要求a)吸收塔喷淋区空塔烟气流速宜为3.5m/s~3.8m/s,受现场条件限制的脱硫改造工程吸收塔喷淋区空塔烟气流速宜不大于4m/s。b)吸收塔最底层喷淋层与入口烟道接口最高点的间距宜不小于2.5m。c)循环泵宜按单元制设置,每台循环泵对应一层喷淋层,相邻两层喷淋主管宜错开布置,喷淋层层间距宜不小于1.7m。d)每层喷淋层喷淋覆盖率宜大于250%。喷淋层喷嘴布置应保证每个喷嘴入口压力均匀,尽量减少对吸收塔塔壁冲刷,喷嘴雾化粒径为1mm~2mm。e)浆液循环停留时间宜不低于4min。f)浆液氧化应采用强制氧化工艺,氧化空气流量宜不低于理论需求量的2.5倍。g)浆液池(箱)应设置浆液悬浮设施防止石膏浆液固体物沉淀。机械搅拌设备应满足1台设备停止工作条件下石膏浆液区不发生沉淀风险,射流泵扰动系统应注意避免喷射扰动死区。h)浆液池(箱)的氧化与搅拌工艺应联合设计。侧进式搅拌器宜选择氧化风搅拌器直23吹方式,射流泵扰动系统宜采用氧化风管网式布置。i)其他要求应符合HJ/T179的规定。
6.5.3.2.2pH值物理强制分区双循环技术a)pH值物理强制分区双循环脱硫工艺吸收塔系统由两级循环系统、除雾器等组成,一级循环系统包括一级浆液循环吸收系统、氧化系统等;二级循环系统包括二级浆液循环吸收系统(含塔内浆液收集盘、塔外浆液箱)、二级氧化系统、浆液旋流系统等。b)一级循环浆液pH值宜控制在4.5~5.3,浆液循环停留时间宜不低于4.5min;二级循环浆液pH值宜控制在5.8~6.2,浆液循环停留时间宜为3.5min~4.5min。c)一级循环和二级循环宜分别设置1套氧化系统,氧化风机考虑1台备用;也可共用1套氧化系统,氧化风机应不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具体方案应根据工程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d)二级循环的浆液旋流系统由浆液旋流给料泵和浆液旋流站组成,二级循环浆液含固量应不超过12%。e)塔外浆液箱下部应设置检修孔,检修孔尺寸应满足搅拌器叶轮或滤网最大尺寸的安装件或检修件进出要求。f)塔外浆液箱宜采用叶片搅拌方式,底层搅拌器应设置启动冲洗装置。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