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3:39
来源:甘肃环保厅
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研究。围绕甘肃生态环境建设重大科技需求,整合科技资源,开展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河流域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重点实验室、兰白经济圈大气—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生物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省级生态状况遥感监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生态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开展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沿边、沿坝防护林带和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及技术推广。
(三)创新发展风险防控技术,把握全过程风险防控
1.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和风险识别。研究水体、大气污染控制条件变化和清洁生产要求条件下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组成和污染规律,识别其环境风险。研究我省重点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特性、污染特性及处置利用特性,建立工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清单,积极参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更新的工作。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发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环境风险可控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处置、填埋场甲烷利用和恶臭处理技术的引进、吸收与再创新,重点研究适合省情的垃圾分捡和预处理工艺技术,以及提高填埋场防渗能力和渗滤液处理比例。研究解决堆肥恶臭和垃圾肥料的质量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垃圾肥料中有毒、有害成分。开展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废弃线路板拆解清洁生产技术、有色金属回收深加工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建筑废物、废塑料、废橡胶和废玻璃等高附加值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加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研发粉煤灰、煤矸石等有价元素梯级利用技术。研发秸秆、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禽畜粪便等生物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
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固体废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过程及其产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初步建立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环境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开展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预警、处置以及损害评估与污染修复等关键技术方法研究。针对危险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严重不足、相关规范和要求缺失问题,研究危险品交通运输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2.环境与健康
研究我省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类型、程度和地区特征,确定重点区域/流域特征污染物、优控污染物。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总暴露调查研究,筛查与健康直接相关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初步探索环境指标与健康指标的关联性。研究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损害效应,重点研究重金属、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和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大气颗粒物室内外渗透系数,污染物多途径、多介质人群暴露贡献率,典型区域环境健康风险区划及分级技术及方法。研究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针对我省环境复合型污染特征,研究复合污染的多介质多界面环境行为、健康或毒性效应,研究水、气、土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初步构建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及环境管理制度。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融入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的切入点和路径。
3.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
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重金属(镉、铅、砷等)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涉重企业废气处理技术研发。研究重金属引发的土壤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富集规律。开展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识别技术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重金属污染健康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四)创新发展环境管理技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现代化
1.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
针对新形式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环境保护形势和环境管理需求,开展环境保护创新制度、政策研究,开展循环经济、污染预防、环保产业等政策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加快促进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治理能力提供科技保障。
研究建立推动全省绿色转型、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和保障公众健康的环境政策法规框架。针对“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建立和完善的排污许可、规划环评、生态空间管控、环境承载力、环境审计等制度,研究并提出一批支撑制度实施的政策意见或地方规章。研究我省重点行业多污染物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协同控制机制,推广重点区域和行业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农业清洁生产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探讨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环境质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和管理策略。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研究。基于区域环保服务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建立环境服务业管理与支持政策。积极拓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等方向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研究。
分析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对流域水质的影响,揭示污染物产生、迁移、转化等机制及环境生态效应,形成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标准化化与规范化水平。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技术方法研究。利用我国在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等方面已取得的成果,研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大气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和控制途径最优化。开展符合全省实际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使环境管理真正由总量减排向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及风险防控的模式发展。总结兰州市近年各项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取得的经验,形成地方管控标准,指导和规范当前及今后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与政策设计及示范。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优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有关要求,针对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减排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理论体系,为全过程环境监测与监控提供科技支撑。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