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5 10:58
来源:河北省环保厅
(五)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环境安全。
1.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源头防控环境风险。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为重点建立污染风险源清单,为重点污染源识别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对地下水污染存在风险的场地清单。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影响范围内的风险源名录,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对重点地区的尾矿库开展风险评估。选择典型区域、工业园区、流域开展试点,进行废水综合毒性评估、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以此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依据。(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水利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海洋局参与)
开展环境健康调查监测评估。试点开展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的环境与健康调查,识别和评估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的环境健康风险,对存在环境健康风险的物质实行清单管理。(省环境保护厅、省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严格环境风险预警预案管理。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制度,成立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办公室。11个市及时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实施预警联动。积极推进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市、县出入界断面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制定风险防控和应急防范方案,至少每3年开展1次演练并建立预案定期修订制度。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沿线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市和定州、辛集市的27个县(市、区)化工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以石家庄、唐山、沧州、保定市化工园区为重点,完善制度政策和应急体系建设。启动核与辐射应急指挥中心工程建设,定期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信息畅通的辐射污染应急系统和辐射环境信息系统,有效监控辐射环境质量,预警辐射事故和事件,形成区域性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开展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工作,实行备案制度。(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安全监管局、省南水北调办、省气象局、各市人民政府参与)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构建生产、运输、储存、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以及政府和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应急监测能力,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安全监管局、省地信局、省海洋局、各市人民政府参与)
2.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进放射性废物库库区用水、用电、供暖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及时、全面收贮闲置废弃放射源。针对我省核电项目和低温供热堆项目建设,提高核与辐射监管能力与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加强省、市两级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在11个市建立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完善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推广与铀矿冶、核电和低温供热堆工程等相适应的实验室放化分析监测。(省环境保护厅、省国防科工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海洋局参与)
3.深化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继续加强涉重金属行业综合防控。科学确定涉重金属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新建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入园区,有效控制涉重金属产能向非重点区域扩散,从源头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开展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保达标排放。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工业园区整治方案,推动园区清洁、规范发展。调整优化皮革及其制品等行业的管控措施。禁止新建采用含汞工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加强燃煤电厂汞污染排放控制。铅蓄电池行业推行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强化涉重金属工业园区和重点工矿企业的重金属排放及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监测,向社会公开涉重金属企业生产排放、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等信息。(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重点区域分区分类整治。根据治理成效等适当调整重点区域,“一区一策”持续开展区域综合整治。完成辛集市铬重点防控区和安新铅重点防控区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全面调查并推进解决区域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全省废弃铅蓄电池产生源及流向调查,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的废弃铅蓄电池非法利用设施,鼓励生产或经营企业建立废弃铅蓄电池回收网络。保定市试点建立铅蓄电池销售台账及全过程跟踪监管制度,适时在全省推广。在安新、徐水、清苑等铅重点防控区域逐步实施涉铅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实施京津冀城市圈再生铅生态一体化的产业链协作模式。(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市人民政府参与)
4.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逐年提升,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利用处置能力与产废种类和数量基本匹配,布局趋于合理,处置水平全面提升;优先保障已形成处置能力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有序发展新增项目;在沧州、唐山市重要化工园区以及石家庄市规模化皮革、合成革产业集中区,新建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试点开展水泥回转窑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以废酸、废碱、医疗废物、医药废物、精(蒸)馏残渣、废乳化液、废弃铅蓄电池产生单位,及所有经营单位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动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加强废弃荧光灯管、废旧电池、实验室废物等分类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危险废物申报,推动全省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省医废处置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实施医疗废物焚烧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省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计生委参与)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