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分别通过验收

时间:2018-07-18 11:25

来源:科技部

近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和“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3个项目技术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刘文清院士、许建民院士、贺泓院士等9位专家组成。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邓小明、资环处处长康相武、21世纪中心资环处处长王磊参加了会议。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强调要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通过此次项目验收,进一步总结大气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凝练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命题,总结以往科技计划管理的经验教训,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相关工作的推进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取得更好的成效。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牵头完成。项目优化了京津冀区域环境综合监测网络,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了区域大气污染来源动态解析;集成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并开展区域应用;开展了区域燃烧源、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等控制技术评估与示范应用;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评估技术体系,多角度开展了污染防治措施成本效益评估;基于现有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了区域应用示范。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由上海市环科院和清华大学等牵头完成。项目紧密依托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重点开展了大气污染成因、跨界传输、动态源解析、预警预报、应急减排与联动机制、综合防控与重点源减排、支撑决策平台等七大研究任务。项目完成了大气立体观测技术的整合,掌握了长三角大气重污染发生特征及形成途径;开发了区域高精度排放清单和动态源解析技术,识别了长三角关键大气污染来源;开发了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测预报关键技术,建立了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开展了火电、水泥、印染、化工四大行业先进减排技术应用示范,提出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搭建了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指挥平台,并投入业务化应用。

“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实施,由北京大学和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牵头完成。项目针对珠三角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需求,采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多目标空气质量调控的技术路线,构建了针对二次污染成因的闭合实验技术方法,突破了多污染物快速在线集成监测、高分辨动态污染源清单、实时全耦合空气质量预报和精细化区域空气质量调控的关键技术,揭示了珠三角大气二次污染的来源成因及主控因子,评估了毒害污染物潜在风险,实现了新一代多功能区域污染监测预警技术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完成了复杂工业有机废气控制、燃煤机组超洁净排放和船舶尾气控制等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论证了2020和2025年珠三角PM2.5改善目标,提出了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完善了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管理机制及支撑技术体系。项目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和粤港澳空气质量改善的全面合作。

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项目的验收材料,在听取项目汇报和质询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审核评价,一致同意通过3个项目技术验收。同时专家建议在总结三个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协同创新,总结凝练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为全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三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中国三大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为我国重点区域未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尝试技术创新和精准管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