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09: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君仁
黄润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十年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我理解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这三者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在道路和路径选择上,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是在方法上,我们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已经编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行动方案,将一项一项全面展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好城镇与农村,统筹好陆域与海洋,统筹好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第三,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黄润秋谈到,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近十年来,我们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5%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在持续大幅度降低。我们在污染物减排方面,这十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分别超过84%、58%,北京二氧化硫的浓度以个位数的微克来计。PM2.5连续九年下降,累计降低57%,重污染天气比例只占1%左右。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超过了90%。所有这些情况表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另一方面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内在要求、应有之义。所以,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量,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来说,去年我们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环评要素保障。去年一年,生态环境部本级审批180个重大项目,涉及的投资1.9万亿。我们指导地方审批12.3万个项目,涉及投资23.3万亿。这些都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润秋还强调守牢底线,这方面有“345”的考虑,所谓“3”,就是守住“三条底线”:一条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总要求;二是依法依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刚性的,不能动,这个底线不能破,特别对一些重大的、性质比较恶劣的违法行为,我们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4”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环评审批准入关,这里面包括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包括前期的“三线一单”区域准入。二是排污许可关。第三道关、第四道关是兜底的,监督执法关和督察问责关。“5”是重点关注“五类项目”,哪五类呢?比如涉“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排放比较高的产业项目,另外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还有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项目。对这些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把关。
此外,黄润秋还表示,我国实施的大规模、大尺度的生态修复可供国际社会借鉴,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层面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项目,还有一大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这些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这些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地方层面,各地加强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现在,大家到各个地方去,都希望沿着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两岸水清岸绿,成了老百姓很好的生活休闲空间,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题
重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站在更宏伟的蓝图与目标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二十大提出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要恢复到疫情前的“量”并不困难,但我们应当追求的是更高水平,更高“质”的发展。
《中国改革报》副社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分析,许多企业在疫情这几年并未放弃,努力尝试各种高质量的发展途径,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订单量可能会受影响,但在这期间,他们完成了生产线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为疫情后站在新的境界站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开局之年要开出新境界,而开局的关键在人,人要有不畏难的精神,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中实现更高境界发展的自信与底气。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