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09: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君仁
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潜力与韧性,体现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也体现在中国经济的每一位从参与者中。在过去三年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减少,还在进一步快速的增长,这就体现了广大市场主体参与者前进的韧性,体现了我们对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有稳定的预期。
环境产业作为城市化工业化必要的补充单元,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公共服务阶段,现在迎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产业要如何理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呢?
傅涛曾在2021年(第十九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提出:要重新认知高质量,高质量就是高标准服务,但是高标准不等于高排放标准,不等于高的供水水质标准。这些服务标准是基础服务的标准,基础公共服务的标准意味着甲方付费,而甲方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更宽的基础公共服务,把支撑污水处理、雨水、地下水等一系列的费用全部砸在政府身上,是不可能的。从环境产业整体发展来看,傅涛强调环境设施100%需要提升,处理污染物是环境设施的基础功能,稳定达标只是污水处理厂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基础的选项和合格项,未来真正高质量的方向是精细化、智慧化、资源化、低碳化、生态化、社会化(以下简称为“六化”)。
要实现环境基础设施的提升,达到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化”目标,须将科技创新排在首位,以技术作为驱动,促成技术产品化的转变。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产业化是横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用技术的产品化来填平,必须在产品上谋出路,才能进一步促成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十大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环境产业亟需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也必将迎来继市场化、资本化后的第三次浪潮。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将于3月23日、24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到时与您相约解构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大势。
保障技术创新方面的公平
中国环境产业整体正在告别粗放型增长的市场化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追求运营效益为主的阶段。
但现阶段,我国环境技术企业面临诸多尴尬,环境治理产业的学科支撑并不扎实,且技术门槛过低,企业技术专利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使得国企央企等其它资本跨界涌入,致使许多技术性公司生存愈发困难,并不断被收购。
面对这种现状,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提到:
重点
下一步,科技部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要努力形成一种生态,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他强调,不管是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三个方面平等支持。
去年,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激发环境产业技术创新动力,维护产业技术创新环境——
2022年11月2日,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气象局、林草局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提出针对固废资源属性识别不足、风险溯源与精准调控困难,难利用固废产排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新型废旧物资报废问题凸显,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足等短板,推动产品生态设计、过程清洁生产、产业链接利用、区域废物协同处置利用等重大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建立废物源头减量与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发展环境生物、环境材料、智能环境等前瞻新技术,提升支撑生态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环保装备产品供给能力,壮大环保产业。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