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4 11:21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三)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
5.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畜禽规模养殖为重点,不断完善畜禽粪污存储、处理及运输设备设施,确保设施设备稳定长效运行。巩固、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成效,推动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设备应用。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台账建设,逐步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广沼液资源化利用,粪肥就近就地施用,打通种养循环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科学控制肠道发酵甲烷排放。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推进品种改良,选育推广高产低排放畜禽品种。加强畜禽投入品管理,推广低蛋白日粮、全株青贮等饲料应用,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和饲料报酬。推进畜禽养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环境调控、精准饲喂、智能管理等现代养殖水平,引导降低单位畜产品肠道甲烷排放。(省农业农村厅)
7.有序推进稻田甲烷排放控制。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在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立足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局,提升全省种植业减排固碳水平,推动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洞庭湖平湖农业区、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区四个农业农村经济板块协调发展。推广优良低碳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育推广高产、优质、低碳水稻品种,降低水稻单产甲烷排放强度。大力推广应用稻田甲烷减排技术,提升稻田水分管理水平,以水稻主产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稻田节水灌溉、间隙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稻田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等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综合种养,积极推广双季稻“早专晚优”“一季优质稻+一季油菜”等轮作模式。(省农业农村厅)
(四)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
8.推进垃圾处理甲烷排放控制。以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重要节点,聚焦城乡社区、公共区域、事业单位等重点区域,重点提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全链条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健全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以长沙等国家餐厨垃圾试点城市为典型,稳步提升厨余垃圾处理水平。全面摸清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有序开展规范化封场整治和改造,对库容不足五年的填埋场,当地政府应按规划尽快启动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地级城市(含吉首市)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或协同处理,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污水处理领域甲烷收集利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污水管网新建、改造更新、破损修复、管网错接混接漏接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或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以节水型城市及干旱走廊城市(衡阳市、邵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新田县、东安县、祁阳市和冷水滩区)为重点,推进一批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强化污泥无害化、资源化配置处理能力,加强沼气回收利用。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3%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
10.强化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贯彻落实现有生态环境法规标准政策,积极构建污染物减排与甲烷排放控制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加强工业领域甲烷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管控。推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钢铁行业焦炉煤气与其他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针对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VOCs泄漏问题进行整治,妥善处理工业生产产生的含甲烷可燃性气体。鼓励废水有机物含量高、生化性较好行业污水治理与甲烷协同控排。积极推动农业领域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与甲烷控排协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与甲烷控排协同、机动车船动力系统技术提升应用及污染物与甲烷减排协同控制。到2025年,污染治理与甲烷排放协同控制能力明显提升。(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协同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在能源、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置等重点领域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技术。重点推广畜禽养殖粪污固液分离、分质处理、深施还田治理工艺,低排放的固体粪便堆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高效产甲烷技术及配套高效处理技术等。(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技术推广创新及排放控制监管
12.加强关键技术推广创新。鼓励不同领域开展甲烷排放特征规律研究,持续开展资源化利用、高产低排放育种、监测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研发创新。以甲烷排放控制试点示范工程及研究为发力点,鼓励、支持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在不同领域应用推广。以国家部署建设重点研发创新项目和重大工程为契机,推动甲烷回收利用相关技术、装备和产业研究与发展。(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监管。全面落实煤矿瓦斯排放限值、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加强场地运行监管力度。逐步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排放监测体系建设,强化甲烷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探索推进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甲烷控排及监管领域的运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及资金统筹,持续提升专业化监管能力。(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快构建法规标准政策体系
14.推进法规制度落地实施及配套机制体制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甲烷排放控制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在甲烷控排领域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展甲烷排放控制措施及地方配套体制机制研究,鼓励探索制定地方有机废物源头减量、高效资源化利用配套机制体制。(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