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1 11:21
来源:南充人民政府
第五章 “十三五”规划目标
5.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实施质量和总量双控,分区分类,精细管理,精准发力,以治霾、治水、治土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加强源头管理,强化污染治理,严守生态红线,严防环境风险,严格环境监控,提升能力水平,从严落实责任,推动全市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努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实质性转变,让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环境更宜居、人民更幸福,为我市实现“155”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5.2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增强财税制度、产业制度、资源制度、用途管制制度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协同性,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大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费量、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加大治理力度,按照“稳、准、狠”要求,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以大工程、大投入带动大治理,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进程。
坚持依法治理、严格监管。以《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加快重点领域资源环境立法,加强环境司法建设,强化法治。向环境污染宣战,从硬从严,重拳出击,严格执法,以严格的排污许可和责任追究、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为核心解决污染源管控问题,对污染源、排放过程和环境介质依法统一监管。
坚持信息公开、多元共治。以不公开为例外,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加大公众监督力度,促进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落实规划,以规划部署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金融,大力推进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的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强化市场驱动激励机制。
5.3规划目标、指标
5.3.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系统功能有效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5.3.2指标体系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四大类17项指标。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与主要污染物减排等13项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其余为预期性指标
第六章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
绿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充,是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
6.1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市域空间统筹,优化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约束有效、资源环境可承载、发展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利用和环境保护。严格土地利用空间管控。加强与重庆协作配套发展,推进南西蓬一体化发展。
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划定和执行规模化养殖行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规定,合理确定不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行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及其支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管理。科学划定城镇用地边界线、工业园区范围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确保林地、水域、湿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
严格自然岸线管控。统筹规划嘉陵江干流及其支流岸线资源,严格分区管理与用途管制,科学划定岸线功能区,加大保护区和保留区岸线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岸线原始风貌,优化整合控制区和开发利用区,严控新增开发利用项目,优化沿江企业和码头布局,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强化对占用重要生态、景观、人文等价值的岸线开发管控。
6.2严格环评优化经济增长
严把环境准入关。建立基于环境质量目标、区域功能定位、容量总量核定的“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三高”产业发展,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以重点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引导重污染产业退出或搬迁、企业分类退城入园,逐步打破近水靠城的历史工业布局。加大对城区现有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微企业“关、停、并、转”力度,城区工业项目“只出不进”,污染物排放总量“只减不增”。清理城市建成区上风向重点涉气项目,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严格控制敏感水体周边化工、医药、纺织印染、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项目布局。构建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