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9 13:25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
4.完善重金属环境监测体系。涉重金属企业(园区)逐步开展重金属排放及周边大气、水体和土壤重金属环境监测,推进重金属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工矿企业、工业园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及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地区的水、大气、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与环境健康调查。
(四)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
1.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以安阳市洹祥医疗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扩建为重点,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能力,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买卖等行为,严格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2.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加强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大宗危险废物的综合防治。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和综合利用状况调查,根据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准入条件、技术规范,严控二次污染。推进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试点工作,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机油、废旧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等回收网络,开展废弃荧光灯管和含汞电池分类回收和处理。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规范废酸、抗生素菌渣、废矿物油等分类收集、贮存、预处理和综合利用。
3.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水平。科学规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改造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排查和评估并制定实施安全处置方案。整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建贮存利用处置设施,鼓励产生量大、种类单一的企业和园区自建规范化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推动水泥回转窑等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推进部门共享的危险废物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到2020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考核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提高10%以上。
(五)夯实化学物质风险防控基础
开展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调查评估,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事件调查及应急监测,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监控企业二噁英监督性监测,开展重点持久性有机物调查。到2020年,基本淘汰林丹、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酸酰氟、硫丹等一批《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制的化学品。
七、切实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
(一)维护全市生态安全格局
1.系统化开展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太行山山地生态屏障。建设高标准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推进平原沙化治理及防护林建设,高水平建设平原生态涵养区。
2.推进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带,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安阳辖区)沿线生态综合防治和宽防护林带、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二)管护重要生态区域
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清理整顿不符合要求的涉自然保护区地方法规政策,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的排查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工作,完善自然保护区管护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基础调查和管理评估,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勘界等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2.加强各类公园管理。合理确定各类公园范围,强化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统筹推进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完善管护设施,提高管理能力。推进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马鞍山省级森林公园、南水北调生态带、太行山绿化工程、万宝山自然保护区等项目的实施。
(三)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1.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天然林,实行国有天然林资源总量管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抚育,健全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护区域全覆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继续实施森林管护和培育、公益林建设补助政策。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分级分类进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林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土地,扩大退耕还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调整林分层次结构,优化树种组成,推进混交林培育,加快培育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推进太行山营造林建设,加快防护林建设。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采取水量调度、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严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确保重要湿地生态用水;通过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害生物防控、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开展湿地综合治理。加强湿地管护能力建设,优先保护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河南林州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三个国家湿地公园。加强湿地修复和退耕还湿,扩大湿地面积。
(四)推进重点地区生态修复
1.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开展大规模植树增绿活动,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绿化美化国土空间。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沿河(渠)、沿线、沿湖(库)的国土绿化网络,促进山脉、平原、河湖、城市、乡村绿化协同。通过探索培育新型营造林主体、创新产权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植树造林,不断培育国土绿化新机制。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切实加强山丘区、风沙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3.加强矿山迹地的生态修护。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禁止新增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清理整顿已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矿山植被恢复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工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
(五)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1.加强城镇绿地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小镇。建设绿道绿廊,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改造老旧公园,提升公园绿地综合服务功能。鼓励发展立体绿化,结合建(构)筑物及市政桥梁等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建设,丰富城区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立体景观效果,提升城市绿视率。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到2020年,全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