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规划(附项目)

时间:2018-04-18 11:46

来源:山东莱芜市人民政府

日前山东省莱芜市发布了《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规划》根据目前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制定相关政策,内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以及一些其他污染防治措施。

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规划

目录

第一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调控,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全面防治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四、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分级分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六、防治各类噪声污染,营造“宁静”人居环境

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环保公共服务水平

八、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全力保障环境安全

九、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环保制度体系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第四章重点工程

第五章组织保障

附表1 水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附表2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附表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附表4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

附表5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深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进一步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到2020 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市五位一体发展布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建设生态莱芜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气污染防治新闻专题">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莱芜的决定》、《莱芜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莱芜市大汶河水质稳定达标保障方案》、《莱芜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3-2020 年)》、《关于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的意见》,相继部署开展了“环保百日攻坚”、大气污染集中整治、生态环保竞赛,实施了“四控两提一平台”工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5 年,我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 平均浓度分别为59 微克/立方米、46 微克/立方米、133 微克/立方米、84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分别比2010 年改善了53.2%、13.2%、16.4%,PM2.5 比2013 年改善了18.4%。2011 年获得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二类城市一等奖。2014 年、2015 年分别获得全省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116万元、681 万元。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位,获得全省2013、2014 年度水环境质量改善一等奖。

治污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率分别为100.01%、100.01%、123.53%、107.85%,均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2011 年、2012 年均获得全省污染物减排一等奖,2013 年获得全省污染物二等奖。在全省科学发展观考核中,污染减排四项考核指标均为满分。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开展生态镇建设,有11 个镇获得生态镇命名,其中国家级生态镇5 个、省级生态乡镇6 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12 个镇(办)建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2 个,建成人工湿地2 处,43 套地埋式生化污水处理设施,解决17.4 万人突出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环城荒山绿化工程,建设郊野公园,全市森林公园达到7 处,其中国家级2 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3%。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1 座,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77.1 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建成区锅炉拆除任务。淘汰黄标车1.85 万辆;综合治理莱芜东火车站货场等6 个片区。

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行环保网格化管理。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网格化空气自动监测站17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9个、监控中心3 个和系统支持实验室1 套,在全市47 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施94 台(套),在40 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视频监控设施66 台套,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全天候、全过程监测监控;实行了“河长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河道的水生态、水环境改善和水质安全。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一、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已全面上升为党和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立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被列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党政同责、终身追究、环保督查等要求更加明确,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234567...10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