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14:25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按照以上总体考虑,《规划》部署了十二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涵盖了各要素、各环节,体现了可操作、可落实的要求。相信大家很快就能见到规划文本了。这里拜托大家,《规划》公开发布后,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一如既往助力生态环境事业蓬勃发展。谢谢!
(答问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我的问题是目前企业面临的绿色发展转型的需求,请问在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创新举措,后续将如何继续完善和推进,谢谢。
孙守亮:感谢您的提问,也是对我们的鼓励。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第一,是“放”,在放权层面上,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连续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和2021年版,精简环评审批事项,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实施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了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取消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填报。目前,占环评总量80%左右的登记表项目改为备案,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大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建立国家、地方、利用外资层面“三本台账”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体系,通过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服务。制定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施行豁免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优化服务一批。出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覆盖。
第二,是“管”,在监管工作上,不断强化政企信任,开展监督帮扶行动。实施重污染天气分级应急差异化管控措施,建立和形成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制度,总体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管理、动态调整、可进可出”的监管机制。主要为:充分信任正面清单企业;对污染排放量小、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免除现场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企业,尤其是对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推进问题整改。对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强帮扶指导。2021年底,清单内企业合计3.1万余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7.1万余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维护合法企业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这是精准管、科学管、依法管,管出一个好的环境来是目的。
第三,是“服”,在服务行动中,深入基层企业,加大科技帮扶。建立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提升环境协同治理的服务水平。全面实施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对近1万家民营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发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政策需求。我们要精准了解和对接企业的需求,对文件政策制定进行指导,这是精准服务,送政策、送科技。
第四,是“激励”,尤其是加大绿色投资的激励。我们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绿色金融政策,落实绿色税收优惠,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动建立环境信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绿色信贷、市场监管、价格调节等领域,不断完善绿色投资激励机制,这方面增长势头也非常好。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部门合作,持续完善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应用。一是不断健全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长效机制,深化企业源头治理的主体作用。二是继续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功能,使平台长期发挥作用。三是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持续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四是持续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总之,支持服务企业,我们的体会最重要的是转变理念。一是换位思考,二是主动服务,三是及时回应,企业有需求要及时回应,合法合规的抓紧办理,不合规的没有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也要解释清楚争取企业的理解。四是无事无需不扰,五是结果评价,用结果来说话。相信假以时日,我们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的效果一定会充分地释放出来。谢谢。
(答问四)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统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光明日报:“双碳”工作现在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碳污同源的说法,环境部门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着力点放在哪里,具体的推进举措有哪些,谢谢。
孙守亮:请严院长从专业专家的角度做一个解读。
严刚:感谢您的提问。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能耗、高碳产业结构问题,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呈现显著同根同源性。研究表明,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中,几乎所有SO2和NOx排放源,50%左右的VOCs和85%左右的一次PM2.5(不含扬尘)排放源,都与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与一些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再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要发挥后发优势,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统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比如,水泥行业同时是减污和降碳的重点行业,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能有效激发行业技术变革和绿色低碳转型。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